【你根本不懂偶像】喚醒無我夢中的迷戀心情,向日本享樂傳統致敬的設計
設計師小安說他從來沒做過這麼薄的書。他是喜歡開玩笑的人,講話真偽參半,或許這也只是他的隨口胡謅,不過倒滿符合現下書的感覺。現在流行把書做得厚一點,方便提高定價,也能在新書迅速被洗到架上之後還能維持一定程度的辨識度。
我自己在做書的時候,第一個考慮的也是書的厚度。讀著稿子,邊想像著這本書應該做到1.5公分還是1.8公分?拿在手上的感覺如何?用這樣的感覺去決定內文排版的格式鬆緊,以及內文用紙的厚度。
許多部件與規格的組合形成最終書的樣貌。這之中並沒有正確答案。
這本書厚度「只有」1公分,尺寸32開。書衣採用雪銅紙再上一層多麗亮膜,這是日本書籍(尤其是文庫本與新書判)常用的規格,這是為了降低書籍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壞率,在高度規格化之下,也形成一種獨特的美學與書籍設計的趨向(插畫家作品的使用較為普及)。
台灣目前的書籍設計主流,是使用美術紙搭配加工,來凸顯書籍的手感與視覺的立體性。在這樣的趨勢下,過去常見的那種銅板紙上亮P或霧P的做法,從書店通路開始就不受到歡迎,而給予較差的陳列位置,同時讀者的審美品味也逐漸提高,懂得更全面地賞玩書籍的美術設計。
每本書都有適合它的模樣,我們要做的便是把它妥適地呈現出來。這本書主題是流行產業與偶像,偶像文化隨著彩色電視的普及,開始了它的歷史,透過媒體大量散布與傳播,伴隨在人民的生活周遭。最能夠表現書籍作為大眾文化的特徵,就是現在的樣子了。
不管是高塗佈超顯色的銅板紙,或強調手感讓人一摸再摸的美術紙,又或者是基於商業考量想要保留手感又必須兼顧顯色需求而採用的微塗紙系列,在遇上內容之前,應該都是中性的。
◇
1cm接近CD唱片包裝的厚度。在某些地方,CD已行將成為考古學的供物,實體唱片行全球性地急速萎縮,但據說在日本仍有超過四千家實體唱片行,排行全球第一(第二的美國約一千七百多家)。
秋元康製作的48系與坂道系偶像,最顯著的特色就是握手會,將偶像重新定義為可以見到面的偶像。每個粉絲拿著CD裡贈送的握手券,可以在握手會上與支持的偶像進行三到五秒不等的接觸。
如果想多說一句話,你或許得多買上五張CD。如果你有滿腹愛意想對你支持的偶像傾吐,那你可能得先多賺點錢。
當紅團體偶像每發單曲,總是在第一天就賣破百萬張。有人酸言酸語批判這種商法殺死了音樂,但說不定,有很多實體唱片行因此得以繼續存活,得以繼續去鋪推那些人們認為真正是音樂的音樂。
透過本書,我們主要想傳達的,是日本人那種迷戀的心情與享樂的傳統,對於文化創造,對於娛樂生活,對於被人視為無用之物的忘情投入。所以設計也用了1cm與CD這樣的意象,很無用地在封膜外面貼上了一張貼紙。應該有人會毫不在意地撕開丟棄,但台灣畢竟也經歷過九〇年代那個流行音樂與偶像的黃金年代,應該也有人會非常珍惜地割開封膜,小心翼翼地保存那張貼紙。
這本書的設計想要喚醒這樣的心情。
你根本不懂偶像
中森明夫著 杜欣憶譯
博客來 goo.gl/c3gkL2
誠品 goo.gl/CK3f5N
讀冊生活 goo.gl/TFsifx